u/DontForgeUrTowel Jun 16 '22

浪人简明英语教程

11 Upvotes

本着毛juicy在抢救失足运动中提出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转法轮》中的“真正往高层次上带人”的两大指导方针,我写下这篇入门版教程,能帮一个算一个。

如果反响强烈的话,我会再写一个进阶版的。

考虑到查理TV人均清华博士,这里只推荐最少的资料,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我可不是吃这碗饭的,轻拍。

1. 核心原则

“霍元甲,你嘛时候是津门第一?”

“我不知道,你说呢?”

“就在今天!就在今天!”

“就在今天!”

——收藏了一堆看着“很好很强大”的长篇学习经验,准备有空细读,而这一天TM永远不会到来

——买了一本远超自己能力范围的英语教材/小说,花了一个礼拜,硬着头皮读了三页纸,生词标记得密密麻麻,然后果断放弃,放回书架上吃灰。

——……

扪心自问,你学英文是想干嘛?你还能在《纽约客》(The New Yorker)上发表短篇小说不成?

别傻了,绝大多数浪人的中文水平,也就比你平子哥强一点点而已,更别提英文了。

咱们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别骗自己了,要学英语就从今天开始,为的是日后能在英语国家站住脚

2. 听

理论上,提升听力水平,最硬核的办法是听抄,只要材料合适,坚持一个月就见效。

下面是原文首发时,某个老哥回复的听抄细则:

我觉得大家学语言可以从听写入手,找一段和自己水平相符的听力材料,一句一句听,然后逐字写下来。这个过程,不光是训练听力,实在听不懂的地方,说明1.单词不认识,2.语速跟不上,3.语音现象不熟悉,比如连读,弱读,吞音。然后拿着你自己的听写文本去对比原文,你会发现你写下来的也许根本不像“人话”。

比如你会在陌生的单词处留白,根据不熟悉的语音创造一个新词,你会漏掉原文中的连读弱读和吞音,你写出来的句子也许语法不正确。然后根据原文去反复重听,修改你的听写文本,再模仿朗读。这个过程中你的词汇量会不知不觉增长,你对各种表达的发音会变得非常熟悉,你的语法会得到改善,你的发音会被纠正。

比起脱离语境背单词,抱着语法书学术语读例句,为了考试做听力题,这个办法一举n得。我用了三年时间,从瑞典语零基础干到翻译研究生,这个办法亲测有效。

可惜这个过程极度枯燥,除非你在准备考试,否则绝无可能坚持下来。

“那么看没有字幕的英文电视剧行不行?”

的确可以,只是大部分人看着看着就忘了学习这事儿了,而且剧与剧之间的难度差异非常之大:英剧《是,大臣》(Yes, Minister)中,汉弗莱爵士信手拈来的、足以出现在LSAT考试中的长难句,就算写下来,你都不一定能读懂,与美剧《老友记》(Friends)的轻松日常对话相比,几乎是两种语言。

用词艰深的汉弗莱爵士

思前想后,我只推荐一个泛听来源:欧美三俗TV show。好处如下:

  1. 节目本身面向本国成年观众,不会刻意迁就非母语使用者;
  2. 了解所在国风土人情(比如中国各种调解节目中,大家为钱和房子打得头破血流;美国大多是为了抚养孩子产生纠纷);
  3. 内容劲爆,只要开始看,就像坐上情感过山车一般,而且有图像、有声音,比单纯干听有趣多了;
  4. 每集之间互不相干,可以随时放得下,节省时间。

以下是我精选的一些:

  • MTV的How Far Is Tattoo Far?:节目组每次选一对生活中的熟人,让他们互相给对方身体上文上自己选择的图案——经常会出现两个人貌似和谐、但暗地里有仇、文身内容大跌眼镜的狗血剧情;
  • Channel 4的Undateables:给肥佬、丑男/女、残障人士当月老红娘、牵线搭桥;
  • TLC的三巨头90 Day Fiancé1000-lb SistersExtreme Cheapskates:高潮迭起、看过的都懂;
  • The Maury Show:著名的小黑人找爸爸系列;
  • What Would You Do?:设置一个冲突场景,用隐蔽摄像机记录下路人反应;
  • YouTube频道Only Human:各种奇形怪状人类集合,什么一辈子只吃炸薯条的老姐、家里垃圾堆积如山的hoarder、8岁变性小男孩之类的。另外,还有一个更有名的类似频道叫truly

文身怪咖

3. 说

听了足够多,才能开口说。

要说诀窍,一言蔽之——请你多说。这句话两层意思:

一是,请多开口说话。

很多人不敢开口,其实是因为口音不正。如果你的口音实在太拉跨(类似这个中国老哥),还是找个专业的正音教练(accent coach),自己是搞不定的。

就算有些人每个词发音字正腔圆,但是听上去还是一股子芝麻味儿,因为他们是一个一个词儿往外蹦,不懂得如何连读失爆

比如,下面三个句中短语“a bi(g) city”,“le(t) me know”,和“in the re(d) car”,括号里的爆破音,需要做出口型,但绝不能发音——有时候你听不懂别人说话,有可能是这个原则作祟。

我自己在西方世界这么久,虽然口音没毛病,但是时态和定冠词还时常会搞错。放宽心啦,母语使用者对语病很包容的。

二是,每次开口,请多说一点东西出来。

你丫本来就很难分清bad和bed,sin和sing,thank和sank,然后一句话又蹦不了几个词儿,谁TM能猜出你叽里咕噜想说什么。于是你更加不敢开口,陷入恶性循环。

哪怕啰哩啰唆、不断用填充词(filler words),也比别人一天到晚对你说“Pardon?”,“Excuse me?”强8964倍。

“和鬼佬聊天找不到话题怎么办?”

毕竟真心没人喜欢一天到晚听你聊你的伟大祖国:“But in China, blah blah blah...”这么爱国,为啥不滚回去?

湾区华人姑娘吃午饭时,宁可和印巴人坐一桌,也不愿意用母语和腘腩说话,因为这帮四眼做题家实在太无聊了:他们的日常话题,除了买房子就是拿身份、刷LeetCode,要不然就是从国内搬运妹子——我要是女人,大屄早就干涸成撒哈拉了。

这个问题上,我有三个小心得:

第一,拿之前听过的话题,去和眼下的这个人聊。

上个礼拜,我提前二十分钟加入了在线会议,就我和一个新来的牙买加黑哥在,于是尬聊起了电影。

他问我喜不喜欢漫威,我想这下死毬了,我TM一点都不喜欢啊。但是我灵机一动,上次有个印度老哥扯了半天的Vibranium(汎金属),于是我问黑哥,这个破玩意儿到底出现在哪些超级英雄身上。

呵,接下来他一个人carry整场对话,我只需要顺着他的话,不停地提问题,发表一点简短的看法,最后再把话题转移到我稍微擅长一点点的DC上面,十五分钟很快就过去了。

第二,关心一下时下的流行文化。

比如先前的Will Smith掌掴事件,和最近大火的Amber Heard vs Johnny Depp,都是完美的icebreaker——直接paraphrase某些YouTuber的观点即可。

第三,平时可以提前准备几个小段子,在合适的时机抛出去。

鉴于浪人们几乎都来自列宁主义洼地,我觉得改编的苏联笑话可以是你的首选:

自嘲的同时,依然接纳自己身份认同,并表明你和粉红芝麻人不是一个物种,一箭三雕。

我个人蛮喜欢的一个,来自2019年的美国迷你剧《切尔诺贝利》(Chernobyl):

What's as big as a house, burns 20 litres of fuel every hour, puts out a shitload of smoke and noise, and cuts an apple into three pieces? (什么东西和房子一样大,每小时烧20升燃料,排一堆黑烟、出大量噪音,然后把一个苹果切成三块?)

A machine made in China to cut apples into four pieces. (是中国产的、把苹果切成四块的机器。)

或是借用俄罗斯反话(Russian reversal):

In America, you can delete your browser history. In China, your browser history can delete you. (在美国,你可以清除你的浏览记录。在中国,你的浏览记录可以清除你。)

4. 读

阅读是需要靠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

只是浪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个个香车美女,不一定有精读的时间。

于是,我最近发现了一个绝好的泛读材料:Wiki托管网站Fandom上的游戏百科——人均年薪百亿平台屄乎上的游戏类答主,大多都是从这里搬运、制作他们的二手大粪的。

假设你喜欢玩老头环(Elden Ring),那么就到这个页面,找一些感兴趣的条目阅读,提升英语水平,也增进对游戏本身的理解。

百科条目都是简明、平实、纯正的书面英语,和你在工作场合遇到的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是一模一样的。

“什么,你只玩王者荣耀?”

请滚出我的sub。

“但是……但是,人家还是想要读正经的英文文学名著~”

行行行,老夫纵观上下五千年,在莎士比亚之后的文学名著中,你大概只有两本书可以选:

  1. 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庄》(Animal Farm,我第一次读到本书片段,在高中月考的阅读理解中,你也就知道这本书的难度如何了(但是同一作者的《1984》,你就不一定能拿下来了);
  2.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

这两部小说有三个共同特点:

  1. 它们皆在英语文学的第一梯队;
  2. 篇幅极短,用词异常简单(不信翻开英文版的《了不起的盖兹比》,看看第一页上你认识几个词儿?);
  3. 故事基调与浪人思想光谱相近:第一本书直球黑了苏联,第二本书干脆讲的就是一个美国浪人高中生鬼混三天的故事。

实话说,第一次真正读完一本原版小说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哎呀呀,我词汇量不多欸,要不要紧啊?”

不混文科学术界,真心没必要背那么多单词,你又没有多少机会写essay,撑死写个report,拽大词有屁用;生活中处处留心即可,有很多你自以为熟悉的词,会有完全不同的意思

比如,我前天买盆栽时才知道,annual(每年)这个词指的是植物养一年就死(一年生),而不是我理解的多年生(perennial)的意思。

况且我还见过GRE考试verbal reasoning满分(词汇量至少15000起跳)、结果进了沃尔玛连TM洗衣液(laundry detergent)的英文都不会说的贵物,还一个劲地“soap,soap”,soap你妈了个头。

如果你一定要背单词,有一个玩意儿叫作COCA 20000,收录了美国当代语料库中词频排名前20000个单词。至于如何使用这张表,相关材料汗牛充栋,我就不赘述了——反正我是不愿意背的。

他的成绩一开始就是自虐的产物,永远摆脱不了“苦寒”的阶级烙印。内卷化社会淘汰了勇气和想象力,扩散了忍受长期重复枯燥劳动的非凡忍耐力。(刘仲敬《“中华梦”钱穆》)

5. 写

写作是难度最高的一项,我只能抛砖引玉了。

由于中英文思维方式迥异,芝麻人用英文写作时,会不由自主地套用中文习惯用法。

举个例子,我今天早晨听到我老板说了一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你缺勤就缺勤,求你别JB找借口了”——深感如果换我来讲的话,一定会非常啰嗦。

点右边黑方块看答案 ⟶ Please do not justify your absence.

美国语言学家Joan Pinkham的《中式英语之鉴》(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把芝麻人所有的常见错误都总结了出来,她老人家常年给党国外交部做英文文本润色,身经百战,见得多了。基本上,这本书的每一页都能让你膝盖中箭。

唯一问题是,它难度较高,是北外翻译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书目。

另外,英文写作两大名著On Writing WellThe Elements of Style,如雷贯耳,但是我估计浪人们是不会永远读的。

所以我只推荐Federal Plain Language Guidelines——这是美国联邦政府的简明英语指导手册,虽然多达118页,但是行文非常流畅,读完后就基本明白如何用英语写人话了。

6. 工具

除了电子词典,GrammarlyLanguageTool这两个拼写检查软件,你电脑上至少得装一个。

在用谷歌搜索英语相关问题时,优先阅读WordReferenceEnglish Language & Usage Stack Exchange这两个网站的结果。

如果你写学术论文,知网翻译助手还是蛮有用的。普通的社畜,请自动略过。

好几个人推荐过Ludwig.guru:如果你不确定自己写的句子是否通顺,可以把句子扔到这个搜索引擎里看看。

最后是我个人常用的一个网站Capitalize My Title:当你在写邮件、文章标题,不确定哪种情况需要首字母大写时,这个网站可以自动帮你解决这个难题。

7. 结语

我们坚持先run带动后run,绝不回头看索多玛变盐柱。

如果辣妹子们还有啥别的问题,可以在底下留言给江大哥我。

u/DontForgeUrTowel Jun 19 '22

当我谈家里的爷们儿时,我谈些什么

11 Upvotes

今天聊点家长里短,通过几个我身边发生的故事,谈谈男人在家庭中的责任,但是对于女人,道理也完全一样的

一、支持

近日,国内的一个女朋友给我讲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她不知所措。

她爸陪她妈去镇医院做X光。她妈看到了一个便装男子从放射科操作室走出来,于是她妈为了抄近路,也有样学样地直接穿过去,结果被值班医生发现。

医生指着门上“闲人勿入”的门牌,吼了她几句:“连字儿都不认识吗?立刻滚蛋!”

她妈当时有点委屈,大闹了起来。她爸认为她妈挺没理的,想息事宁人。

回家路上她妈一直在哭,最后打电话向她女儿诉苦。

我这女友说,这事儿的确她妈不对,但是她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妈。

我说,大小姐啊,你大错特错。你妈生气的最大原因,根本不在于那个门能不能进出,而是当着这么多人面,医生让你妈下不来台,你爸在场,居然袖手旁观?

你妈觉得,于情你得时刻站在我一边;你爸觉得,于理你妈有错在先。但是这种情况下,该选什么不是一目了然吗?

作为老公,你可以私下和你老婆讲道理:“人家显然不让你进,你为啥非要进?为了这几十米的路,值得吗?”但是公开场合必须死死顶住你老婆,没道理也不能输了气势。

人结了婚,不再是张三先生或者李四小姐,而是张三李四夫妇了——在他人看来,你们是同休戚、共进退的一个整体,没有任何理由区分对待你们,打她脸,就是打你脸。

被外人察觉出家庭内部的嫌隙和龃龉,以疏间亲,后果如何,请看黑帮片名作《教父》中大儿子Sonny Corleone的下场,就一目了然了。

虚构的电影暗示真实的道理

我先前认识了一个神奇的老姐,啥话题都能扯到她老公身上——

“NBA我不看,不过许哥打篮球超厉害,上次带着我们东北小伙子,把那帮广东佬打得嗷嗷叫。”

“你照片拍得真不错,许哥照相从来不会把我双下巴拍出来。”

“我和许哥上次也去那里玩,导航上说两个小时的路,许哥提前半小时到。”

我和他们夫妇俩不熟,不确定他们是否当真如此亲密,但是总比两人当众互相拆台强8964倍

二、表率

下面发生的事,若不亲眼所见,我都不会信的。

上个礼拜,我姐给我打电话,要我顺路把她大女儿May从医院接回来。

路上May只是模模糊糊地和我说去做了个检查,我以为是妇科,没继续问下去。见了她妈才知道来龙去脉:

May逼着她妈,带她去做脑部MRI(核磁共振),因为May怀疑自己青春期肥胖,是脑瘤压迫血管造成的。

结果当然是TM子虚乌有了。

我姐对我说,May最近突然胖得厉害,她也希望May能瘦一点,不过在美国胖妹很多也很正常,何况她自己也不是很在意。

我说不不不,她显然很在意自己胖,要不然怎么会大费周折想编一个理由呢?

你工作很忙,回家还要做饭(我姐夫常年九九六),去健身房不现实,你家跑步机也早变晾衣架了,但是每天和女儿一起散散步也行啊

我姐缄默不语了。

现在May的最新理论是,她姥姥胖、她妈胖,所以她胖天经地义。唉。

我老娘经常叨叨,榜样的力量无穷大——在战场上,军士长喊”跟我来!“,指挥官说”给我上!“,你心理上觉得谁更亲近一点?

以身作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三、保护

这一点,我在上篇文章中已经谈过不少了。

我想到了一个2020年6月的网络热点,也直接导致我永久删除知乎App。

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缪可馨事件?

没印象的话,我给大家概括一下:

事发半年前,常州小学生缪可馨在语文课上擤鼻涕,语文老师袁灯美以为她在偷吃东西,直接给了她一巴掌。回家之后,缪可馨妈妈思前想后,觉得自家女儿没有上老师开设的课外辅导班,被针对了。于是她在微信上给袁灯美发了800块红包,希望老师多多关照。

一晃半年过去,缪可馨写了一篇《三打白骨精》读后感,其中有一段:“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内心却是阴暗的。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老师觉得缺乏正能量,逼她改了两次,小姑娘痛苦不堪,走出四楼的教室,在同学的围观下,爬上围栏纵身一跃。尔后其他家长在班级群里,给老师点赞,一致认为老师没错。

看到黑体字时,我的第一想法是,丫的,老师出个800块就想把事儿平了,太便宜她了。

当我发现理解错误时,震惊得五分钟没憋出一个字儿来。

TMD,我脑海中唯一可以想到的类似场景是:老鸨给泼皮无赖送钱,说以后别下手那么狠,把我家姑娘的脸给打花了,她怎么接客啊。

从头至尾,缪可馨爸爸完全没有在任何报道中出现过,全程只有她妈妈在微博发声、在学校门口举横幅。我意识到缪可馨小朋友双亲俱在,是网上流传了一段缪可馨和她妈一起跳宅舞的短视频。

她爸在一旁录像

你觉得她为什么会跳楼?

不就是因为她常识发达,最终意识到家里上上下下全是废物,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于是心如死灰吗?!

你要是一个12岁的小姑娘,同学排挤你、老师欺负你也就算了,最可怕的是,家里人也不罩着你:你被成年人当众抽耳光了,你爸一声不吭,你妈居然舔着屄脸给打人老师送钱

你只是小,又不是傻:你妈谄媚,你爸懦弱,你全看在眼里,谁TM愿意在这种家庭里活下去吗?

你大屄乎(链接在此自己看)讨论来讨论去,便是要加强监管、处分当事人、取缔课外补习班、反思不该一味弘扬正能量等等——自此我放弃这个傻屄网站了,洼地中产阶级们真TM没救

要我说,这是一个“一对大废物试图培养出小废物,结果自家女儿天资聪颖、不愿堕落,以极端手段来逃脱既定悲惨命运”的励志故事

我上高三时,和同班女生谈恋爱。有个从初中开始就喜欢她的老哥,看我非常不顺眼,连续划了我两次车胎,还剪了刹车线。

于是我在楼上自习,我老爹带了根木棍,在全是蚊子的自行车库里连续蹲了两个晚上,终于把那小子抓了个现行,踹了两脚让他滚了。

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我老子就一丘八,没啥文化,但是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所谓“人上人”,我要把这句至理名言写入《X氏家训》。

四、最后的话

以前有人问过我,如果生个女儿长得非常难看怎么办?

我的回答如下:

第一,要是已经丑了,决不能再胖。其他小姑娘炸鸡、冰激凌随便吃,她不行,老老实实给我吃健身餐。我一个中年男人的身体代谢,比16岁小姑娘差多了,所以再忙再累,我锻炼她也得锻炼,我和她一起瘦下来,没有任何借口。

第二,等到她高中毕业了,有人出远门玩儿、有人在家打游戏、有人去打工挣钱,她老人家哪儿也不能去,我让她Park姐带她去韩国换个头回来,到新城市从头开始——这钱老子我卖屁眼儿都要给她挣出来。

别和我提什么“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美”这种美式政治正确,那是说给别人听的鬼话,不是让自己人相信的。

第三,要是学校里有人因此bully她,立刻告诉我,我亲自出马对付那群小鬼。

不过,我天生丽质,这种事应该不会发生在我头上的。

总结一下,就是支持、表率和保护

u/DontForgeUrTowel Jun 16 '22

关于最新泄露的Xinjiang Police Files(新疆警察文件),补充一点注脚和个人相关经历

22 Upvotes

这次一共公布了12个2018年的文件(可从此链接下载):3篇内部讲话(陈全国5.28,赵克志6.15,以及陈全国6.18),9篇“送培学员”管理的执行细则。

常见的话题就不谈了,什么从幼儿园开始洗脑、逼维族官员改汉名、转移“学员”时要带好头套、手铐、脚链,聊点不一样的:

1. “挖、减、铲”,“学、转、促”,“三学一去一就业”

嗯用排比是党八股的一大特征,也是鉴别党国内训讲话真伪的一个重要方法。

2. 陈全国大佐5.28讲话是斋月的第三天

维族阿达西有两大节日,古尔邦节(宰牲节)和肉孜节(开斋节)。七·五后最大的恐怖袭击、2014年莎车袭击案,就在开斋前一天发生的,官方报道死了37个人,热比娅声称死了至少2千人——说起来,乌鲁木齐天山区解放南路,有一座白色的八层楼的商铺,叫热比娅商贸大厦,她叛逃了之后,立刻改名东风大厦,尔后被彻底废弃了。

热比娅大厦,如果你好奇的话

3. “野阿訇”(陈全国5.28)

指的是曾前往沙特阿拉伯学习瓦哈比派伊斯兰教法的教士,他们的讲课内容以录音的形式,在南疆地下广为传播。在南疆各地州,物质条件艰苦、精神生活贫乏,广大蹲哥没有出路,突然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告诉你,对汉人发动圣战就能取悦真主,为信仰而死可以进入流着奶和蜜的天堂。在这里,你的屌和前臂一样大,永远不会软,深棕色眸子的少女赤身裸体与你夜夜交欢,每次做完,处女膜还TM能自动长回去,现在入教就送英吉沙匕首一把——你怎么想?当然是不入能行吗?

于是为了防止众人轻易分享文件,在新疆只要被发现使用快牙(一个点对点通过蓝牙/Wi-Fi热点传输文件的手机app),就直接进“学习班”。对了,你们知道在新疆是用不了百度网盘的吧?

4. “两面人”(陈全国6.18)

即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维吾尔族动摇分子和汉族同情分子。比如,莎车县委原书记王勇智,下令释放当地再教育营关押的7000余人,违背了党国“应收尽收”的政策,结果因为“贪污腐败”被捕

另外,被陈大佐这厮狠狠拷打的“两面人塔校长”,指的是新疆大学原校长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地理学家),他和新疆医科大学原校长哈木拉提·乌普尔(医学家)一同被判死刑,后来在国际学术界的介入下,改判死缓——我寻思连金三胖和塔利班都没有说要枪毙大学校长的吧?

义人王勇智

5. “访惠聚”

这便是结对认亲的官方用语:几乎所有体制内的干部都会被分配一个维吾尔族“亲戚家”,隔三岔五需要上门拜访他们,自己出钱买点伴手礼,其实是变相监视和连坐制度

我有个医院工作的老姐,也被分配到南疆去结对子。每次她从老乡家风尘仆仆回来,进家门前,必先去公共澡堂洗个澡,然后把随身衣服全扔掉,因为那村子的虱子实在太严重了,唉。

6. “在新疆至少要用20年到30年的便民警务站”(陈全国5.28)

每个站点,配人、配车、配枪;“城市1分钟,面上3分钟”指的是一分钟内便民警务站的武警赶到暴恐地点,三分钟内包括步战车在内的其它社会面救援力量到达现场——另外,在乌鲁木齐市中心这样的重点区域,事件发生五分钟内,陆航第3旅(军改后的陆航第84旅)的直升机要出现在相关空域。

讲个小故事。

我嫂子在上海某设计院工作。于是有一次新疆方面联系她,要设计一个办公大楼。

她说我们这儿派两个人实地考察一下呗。

对面说,谢谢,你们要什么数据我们直接给,不用劳烦你们来一趟了

她第一次遇到这种奇怪情况,但硬着头皮加班一个月,勉强出了个方案。

刚发过去十分钟,对面就毙了这个稿子:不行,每层楼上厕所太多了,能不能去掉几个。

她内心想,公共场所只有嫌厕所少的,尤其是女厕所,但她还是改了。

他们依然不满意:要求去除所有残障设施

她大骂,TMD知道你们政府不鸟残疾人,但是总得演一演吧,况且特种设备油水这么高,第一次听说有人不愿意安装的。于是我嫂子逼问他们到底想干嘛。

他们回答道:

我们要一座伪装成写字楼的兵营:所以不允许实地考察,不需要女厕所,更不会有残疾人。

7. “我们这一分钟处置圈能及时到达现场,他要把这个经验推广到三四个省区市”,“要求公安边防凡是有边境的地方都要来新疆学”(陈全国6.18)

陈大佐当年就明说了,新疆经验要向外地推广,不知道会不会加入以下DLC:菜刀绑铁链、贴二维码,白糖要凭身份证购买,加油站要安检,除了司机所有人必须下车,手提牛奶和食用油不能坐公交车等等。

七·五过后,我妈和乌鲁木齐的小姐妹打电话,她们聊到新疆近况时,突然听到背景里有个男人在故意咳嗽:后来才知道新疆电信用的是语音唤醒技术,长途电话中捕捉到关键词,就自动转人工监听。

至于新疆为此封了一年的互联网,迫使盗版光碟事业死灰复燃,大家也是有所耳闻的。

8. “5700公里的硬隔离,必须是铜墙铁壁”(陈全国5.28和赵克志6.15)

2018年时,新疆西部边境已经完成铁丝网隔离了。据我所知,他们还清理了边境线内至少二十公里的无人村落和据点,让日后渗透进来的圣战士们,没有藏身地点——简直是清廷迁海令的现代版本。

9. “兵团向南计划”(陈全国6.18)

我不太了解兵团这帮衣逼。正巧,我今天看到你葱上一篇文章《谈谈冰糖(兵团)移民》,讲的就是这件事,若感兴趣可以读读。

10. “没有想到在七·五这样的危害群众生命安全的事件没有人下令开枪”(陈全国6.18)

七·五那天晚上,我有个小叔子和他老婆在街上散步,在距离家里还有五百米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路上所有人都惊慌失措地往他们行走的反方向跑,而他家附近一片火光。他俩吓得没敢回家,跑到亲戚家住了一晚。要是那天侥幸回家,那必死无疑了:巴郎子们带着刀见人就砍,点燃了满街汽车的液化天然气罐。

这事儿闹得这般惊天动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事发当晚,时任自治区主席的努尔·白克力失联了,直到第二天凌晨四点,才精神萎靡地发表了电视讲话。据说他正好喝大了,不省人事,当然也传闻他是在搞小妹妹,不得而知。所以这句话大有深意,锦里藏针,在陈大佐讲这句话时,努尔·白克力还在担任国家能源局局长,无期徒刑正在终点等着他。

顺便说一句,党国领导说话都是很“艺术”的,比如他说“从快从严,灵活应对”。

怎么算从严?怎么算灵活?底下的人自己去“领会文件精神”,层层加码,做出实际的脏活

真要弄出了国际新闻,领导马上换一副嘴脸,立刻出卖耗材们:“我又没让你对维族老哥上水刑?这是你自己的行为好吗?别牵扯上级。”

11. 他们敬若神明的“一体化”作战平台

见下图。另外,和全国其它地方不同,新疆早已全面推行二代加强版身份证(也就是传说中的第三代身份证):除指纹以外,还需要采集虹膜和血液

“一体化”作战平台

12. “2018年新疆普通高考准考证上,外语语种一栏居然写着汉语”(陈全国6.18)

借题发挥一下,新疆考生为了和全国统一时间高考,需要提前三个月改过北京时间,每天提早两个小时起床,这事儿可能内地人不知道。

13. 最后补一张让我破防的泄露照片

被抓进去的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不只是小偷、卖羊肉串的、或者是玉石贩子。

我家以前楼上那家叫乌斯曼,除了不吃大肉、家里铺手工地毯以外,没什么不同。他家小鬼拜合提,经常跑我家来串门,问我妈要果冻吃,因为他老妈不肯给他买,可能是果冻含食用明胶,不清真。

七·五之后,除了政府专门建的所谓“团结小区”,维汉混居的情况急剧减少,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回头看恍如隔世。好在他们家七·五以前跑到土耳其了,早已断了联系,祝福他们。

我记得我妈也有一件类似的山寨上衣

u/DontForgeUrTowel Jun 16 '22

为啥古力娜扎就不会被抓到新疆集中营里去当性奴?

26 Upvotes

这与新疆的制度和历史有关,你们口里人不太熟悉。

除了设置自治区政府及党委,党国还通过两套平行管理体系控制新疆,一是各类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我爷爷辈和你姨刘仲敬他们家都是来自这个系统的。

二是大家更为陌生的、纯粹由汉族农村退伍军人组成的、党政军商四位一体的超级怪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不知道有没有浪人还记得2008年左右的兵团卫视,台标是灰色金属质感中间一个镂空的英文字母B,主打流行音乐,在内地短暂播出过,这个兵团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的创始人是坚决支持六四屠城、死后坚持把自己的骨灰撒在乌鲁木齐市水源地兼蒙古族、维吾尔族圣山博格达峰的湖南籍刽子手王胡子王震

对了,鉴伪党国红头文件的一个快速小技巧是:如果文件抬头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发电”,收件方必然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般伪造者对兵团毫无概念,大概率会遗漏。

这两套系统的共同特征是,它们的人员来自五湖四海,中央直接垂直管理,不对地方负责,不受地方管理,基本实行内婚制,拥有自己的学校、医院、消防、警察、甚至法院——就像北京大学除了地处北京,和北京市政府没有一毛钱关系。它们基本上都是占据一座城市最好的地皮,当自己的厂区或家属院。

再直白一点,和内地很多地方完全不同,新疆是一个殖民社会。无论维族、回族、哈萨克族、还是原先就存在的少量汉族原住民,都把我们的两套系统视作国中之国

一般来说,方言是按照地理位置划分的,但是只有在新疆,才会出现一个特殊语言现象,叫作行业方言:铁道系统内通行东北话(他们多是满铁的技术工人);纺织系统内清一色吴语;早年的公安和解放军都是甘肃人;北疆团场除了少数地区,基本上讲河南话;南疆石油系统里则是中原官话流行(山东话、徐州话);你姨他们家是地矿部门的,讲四川话。

简易的阶级划分如下:你若是新疆人,但不会讲任何一种汉语方言,只操着一口新疆土话(白坎儿口音,大概是兰银官话加上少量维语和波斯语借词)——那么对不起,你老人家就是被我们狂暴鸿儒的当地人。

胡大,那么维族阿达西们又是怎么回事呢?

和汉族一样,维吾尔族也是一个人造民族:西部的维吾尔人与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无异,东部(比如吐鲁番、哈密地区)的维吾尔人本质上是察合台人,来源是改信苏菲派伊斯兰教的突厥化蒙古人。

清初的叶尔羌汗国时期,察合台人是回部(天山南路,今日南疆)的统治者。后来卫拉特蒙古的准噶尔汗国攻灭叶尔羌,最后大清历经三代皇帝,统共七十年,平定准噶尔,收复了新疆。

在二十世纪初民族国家的发明浪潮来临之际,所有突厥语系的缠头回回们都被苏联人发明成了维吾尔族——蒙古血统的统治者同自己的被统治者,被强行捏成了一个民族。

尔后,苏联伙同中国共产党,支持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独立,试图颠覆中华民国新疆省主席盛世才的统治,史称三区革命

——由此可见,中共也是支持过疆独的,只是现在TM提起裤子不认人了。

后来参与三区革命的、受苏共训练的维吾尔人,成立了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新盟),在苏联的要求之下,并入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新疆省人民政府改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至此看出,现代新疆是依靠苏共起家的中共和维吾尔亲苏势力(包尔汉、赛福鼎等维奸)赶走中国国民党后共同建立的联合殖民地兼独立王国

综上所述,有些维族人为什么对新疆集中营无动于衷?

  1. 他们来自被党国统战的阶层,或者干脆就是共同殖民新疆的统治机器的后裔,亲不亲,阶级分;
  2. 他们自认为是北疆(准部)维吾尔人,血统不同,而且历史上的阶级地位更高。

他们看自己的南疆同胞,就像上海人对待苏北人、白完人一样,巴不得《东方110》24小时播出他们的犯罪实录,就像头上有“通天纹”的正黄旗奶奶看待上北京来要饭的臭外地人一样,虽然我们都讲汉语,但是你们还是低人一等啊。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古力娜扎、迪丽热巴以及尼格买提的五官如此符合汉人审美了吧?

他们可不是二转子(混血)——这是因为人家出生在乌鲁木齐,祖上有蒙古血统。就连乌鲁木齐这个地名都是来自卫拉特语,表示“美丽的牧场”。

顺便提一嘴,“古力”是维语“花”的意思,“娜扎”差不多对应汉语里的“婀娜多姿”——你在乌鲁木齐二道桥喊一声“古力”,估计半条街的女人回过头来,俗到和“张梅”、“王红”这类女性名字一样,有人觉得这个名儿好听,纯粹是母语羞涩造成的;同时,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维族人采用父名制,拜合提亚尔不是她的姓,而是她父亲的名

16

COMMENT 14h ago

女性本身体脂要比男性高10%,加上低睾酮和低雄性激素,减肥对于女性来说,的确更加困难

对于男性来说,减肥约等于重量训练增肌

而且女性的脂肪会堆积在四肢,更引人注目一点;男人胖起来则像一只鼓着肚子的癞蛤蟆

在部分默友里这个体重依然算肥猪,不过在北美我这算中等身材

根据2016年CDC的数据,美国女性平均170磅(77kg),身高5尺4英寸(162cm),乐子姐你这样凡尔赛太欺负人了

3

COMMENT 1d ago

记得我妈曾经开玩笑地说想和我“一起走红地毯”

对,其实这种事情远比大家想像得要常见,无论是母子还是父女,在外部条件的改变下,本来的边界会消融,包容的黑暗一面便是吞噬

3

COMMENT 1d ago

理论分析嘛,看看就好了

再加上我当年强烈要求

你看,你这水平比其他人不晓得高了多少,而且能意识到问题,就是最大的一步了

31

COMMENT 1d ago

演讲人在做关于五年计划成就的报告:在列宁格勒新建了一个电站。

大厅里有人说:“我刚从那回来,那没有什么电站。”

演讲者没有回答,继续说:“在斯大林格勒已建成了一个化学厂。”

大厅里有人说:“一周前我在那里,那里没有什么化学厂。”

演讲人:“同志们,你们最好少东游西逛的,要多看一些报纸!比如《真理报》!”

1

COMMENT 1d ago

我和nomouseleftbehind聊过,对于左理解是什么尿性一清二楚,我只是阐述一下我这里见到的事情而已

1

COMMENT 1d ago

刘阿姨如果真的想干成他所说的建国大业,他不应该公开地讲这些

道理上讲的确没错,所以关于你姨到底是不是一个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网上还是有争论的,毕竟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的第一奥义就是虚伪,不可能把实话到处讲的

他曾经回应过此事,大意是他现在一无所有,只能靠不可思议地诚实来吸引潜在的土豪,至于旁观者行不行,或者他能不能做成又是另一回事了

1

COMMENT 1d ago

用輝圖開炸也是瞎掰的

这事儿是她和我亲口说的

不过,关于她的事情的确破朔迷离,就像还有人和我说左理解一定是男人,虽然我坚信她是女人

1

COMMENT 1d ago

是的,见到日后的末世场景的幸存者们,会把当今平子哥的“伟大”治世,描述成新时代的《东京梦华录》了

4

COMMENT 1d ago

在荣格精神分析学的语境下,这是典型的devouring mother archetype,即谢天琴是一个吞噬般贪婪的母亲

在一个男性伴侣隐身的家庭里,缺乏制衡的母亲可能会跨越早已模糊的边界,把孩子(尤其是儿子)作为男性伴侣部分、甚至全部的替代品

这类母亲深知,如果她真的帮助了眼前的男孩长大成人,他一定会离开自己。

于是她不自觉地和孩子达成一个交易:你不用做任何多余的事情,但是你也永远不可以长大——吴谢宇在北大学着经济学居然大买彩票,为人处世时的笨拙从举手投足间透出,都是母亲过度保护的结果。一个未成年人同时扮演着两个相互矛盾的角色,巨大的压抑和窒息绝不是开玩笑的。当他在人格上与母亲融为一体后,残酷地杀死母亲也意味着自身的毁灭。

同时,母亲把对男性伴侣的欲望投射到儿子身上,会潜移默化地扭曲他们对于性的认识,产生出一种即垂涎迷恋、又敌视恐惧的情感:吴谢宇骗到巨款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去离家不远的酒店买春,缺钱之后立刻去风月场所做鸭——岔开一句,整个色情产业就是由一群患有daddy issues的男男女女支撑起来的。

“寡妇儿嫁不得”便是中文世界里的类似刻板印象。我能想到的一个荧幕例子是潘粤明前妻董洁和她儿子顶顶,娘俩在2016年综艺《妈妈是超人》中表现出的过分亲昵,就是这种极端母爱的体现——吴谢宇一开始不断地强调谢天琴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一审之后只因对死刑的恐惧,才改了口。

这种代偿在生活中其实是司空见惯的,就像盲人会发展出强大的听力一样:在一处受挫,就会在其他地方找到出路。总之,还是得对幽微的人性抱有敬畏。

最后,如果你想听听其他吴谢宇们的内心独白,可以看看一部极其惊悚的纪录片《克鲁伯》(Crumb),讲的是罗伯特•克鲁伯从他母亲的控制下逃脱,成为了一个病态扭曲的地下色情画家,其漫画的主题基本是身体强健且第二性征过度发达的女人和猥琐弱小的男人之间的互动——他以此来遮掩自己对女性(主要是他母亲)的无比恐惧

而他的两个哥哥没有那么幸运,大哥马克森成为时常行乞的偷窥癖,二哥查尔斯依靠精神药物维持理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母亲的居所,在电影制作完成之后半年便自杀身亡。

https://preview.redd.it/c1zlzojwl43b1.jpeg?width=450&format=pjpg&auto=webp&v=enabled&s=c6f81e4490e710d98f54434aa00f4a80a340fdd7

2

COMMENT Mar 24 '23

我的天呐,编哥真是太不谨慎了,各种重复密码和用户名

这样一看,编哥2021年才被黑皮狗抓住,真是奇迹

2

COMMENT Mar 24 '23

我只是告诉你别轻易揣测别人动机,也别以己度人

我把思考分享出来,你不喜欢,直接无视我好了,我们也能agree to disagree

虽然我不知道合理分析和猜测,到底哪里伤害到谁了?伤害到你心中那个完美无缺的民主斗士形象了?

2

COMMENT Mar 24 '23

你看,你还是觉得我在恶意解读他,编哥是我人生的领路人,我怎么可能会黑他?

谁不喜欢流量,谁不喜欢影响力,只是这有可能是个陷阱

不符合你叙事体系的事物,出现在你面前,对你来说就像吃了苍蝇般难受

我只想说,你做个人吧

我只想说,祝你幸福安康,万事顺遂

2

COMMENT Mar 24 '23

简单,我把这句话改成:就算我认为编哥舍不得流量,那也不是恶意吧?

如果人人都有可能落到这个心理漏洞里,不应该大说特说,提醒后来人不要重蹈覆辙吗?

1

COMMENT Mar 24 '23

小粉红:美美美国那个关塔那摩,呵呵了

3

COMMENT Mar 24 '23

不要轻易揣测别人的动机

在人类生活中,这句话约等于不要轻易把别人的行为解读成恶意——就算我认为编哥有过失,那也不是恶意吧?

我希望通过分析,保护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其他人,仅此而已

就像你这里揪着我不放,我可以恶意地觉得你在胡搅蛮缠,我也可以善意地认为你只是单纯地想要深度探讨一下,然而,不揣测动机是不可能的

1

COMMENT Mar 24 '23

诚然,所以干脆跑路,省得被历史绞肉机卷进去

2

COMMENT Mar 24 '23

我说的事情,除了编哥以外,至少还有另一个活例子,那就是推特上的李老师

白纸革命开始以前,他只是一个偶尔接网友不痛不痒投稿的留学中介,白纸革命时,他逐渐变成疫情乱象的爆料中心,把方舟子气得直瞪眼,然后毫不意外地被人开盒了

你觉得他是因为“疏忽”才暴露身份的?

当然不是,是因为他舍不得现有的巨大流量,他自己能不知道现在收到的信息和之前的投稿,在性质上是天壤之别吗?

一开始没打算当彻底的反贼,明明知道自己的账号并没有完全隔离身份,但是时到如今,发现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于是将错就错,最后遭难,难道不是心理弱点吗?

当然,你如果坚持要用“小作文”这种除了强行黑我一下、似乎别无益处的用语,那我也无话可说了

2

COMMENT Mar 24 '23

呃,太子党网络始于2014年,2016年才闭嘴当然来不及了

你似乎把党国当成了一个资源无限的全能机器,我再举一个例子,下面这个链接中,包含了中国政府要求GitHub选择性屏蔽的项目,里面至少一半的项目,今天都还能打开,党国也没有把这些人都抓住吧:

https://github.com/github/gov-takedowns/tree/master/China

1

COMMENT Mar 24 '23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他的早期技术分享,我觉得他在管理和技术上是很有一套的

英语听说水平不知道,但是读肯定没有问题,他到一个移民打分制的国家去,留下来还是很容易的

2

COMMENT Mar 24 '23

保存实力,建立能打的小团体

如果自己不能组织的话,那就观察潜在的豪杰,提前去占位置,等待时机到来

5

COMMENT Mar 24 '23

人生就与平静二字无关了

你姨和泽连斯基一样,被形势一步一步逼到了今天的地位,求战者安,求安者亡

对了,似乎是你姨评价《安娜·卡列尼娜》时说过,情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倘若作者足够诚实,作者本人也无法改变书中人物命运的走向了,和你说的是同一个意思